我的毕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走向战争 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飞行

走向战争 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飞行(第1/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走向战争 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飞行

    在一个只有黑与白的世界里,一艘庞大如云的雪茄状飞行物正在探照灯柱的照射下飞过繁华都市上空,眼见它即将靠上旷野中的一座航空塔楼,突然间炽烈的火焰从它的身躯里往外喷,转瞬间整个飞行物就化作一大团火球,然后不断有黑影从上面往下跳,惨叫声不绝于耳……

    张海诺猛然惊醒,心中顿时一阵怅然。周围静悄悄的,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他很快回过神来,自己这是在海军部提供的公寓里,刚刚那不过是一场梦。

    这场有些过于逼真的梦,张海诺觉得应该是源于自己从前所看过的有关齐柏林飞艇坠毁的纪录片,而引发这一深藏在脑海深处的回忆的,则是他白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齐柏林伯爵号”将于圣诞节前进行它的第2次跨洋飞行,舒适、安全、可靠,任何人只需花上1500马克就能体验到飞行宫殿的美妙感觉。”

    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个人和团队飞越大西洋的尝试早已屡见不鲜。1927年,美国飞行员奥古斯都.林白完成了首次单人不着陆跨越大西洋的尝试;次年,另一位美国飞行员艾米莉亚.艾尔哈特完成了同样的飞行,并且成为历史上首位架机飞越大西洋的女性。飞机之外另一种相对快速和便捷的飞行工具——飞艇,首次成功进行洲际飞行还要追溯到1919年,当时英国飞艇“R.34”经4天半的飞行从苏格兰的爱丁堡直飞美国纽约,3天后又从纽约中途不着陆的飞回了爱丁堡。这次创纪录的飞行,让人类跨越大西洋的商业飞行成为可能。

    一战初期,“齐柏林飞艇轰炸”曾是德国人的骄傲和协约国的梦魇,直到战争中后期才渐渐被技术迅速进步的飞机所击退。战争的失利让齐柏林飞艇公司的营运陷入泥沼,所幸的是《凡尔赛和约》并未限定德国在战后建造民用飞艇,齐柏林公司开辟飞艇航线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到了1928年,齐柏林公司推出了他们的登峰造极之作——“齐柏林伯爵”号,这也是该公司投入商业营运的第一艘大型客运飞艇。它长达236.6米,最大直径30.5米,高35米,整个飞艇的高度与八九层的楼房建筑相当。铝合金空心骨架支撑着庞大的艇身,内部的多个气囊总共能容纳104,700立方米的氢气,自重为118吨,载重53吨。德国引擎名厂迈巴赫出品的五台530马力的VL2型V12缸内燃发动机分别安装在飞艇左右和下方的五个发动机吊舱里,总功率达到2,650马力。螺旋桨推动飞艇,使之达到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驾驶舱位于飞艇前部下侧,飞艇上还有发电机、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等设备。它的双层客舱位于飞艇内侧的底部,布置得有如豪华宾馆,可以乘坐50名旅客。当时乘客的主要不满之处,只是在于卧室的隔墙仅有薄薄一层铝皮,邻室的鼾声扰人入梦;而当时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却不得不忍受简陋的座舱、震耳的噪音和剧烈的颠簸。

    1928年10月11日,相对于张海诺来说就在一个多月之前,“齐柏林伯爵”号开始了它的正式处女航行——从德国法兰克福到美国纽约。它载着20名乘客和40名船员飞越大西洋,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海军基地着陆,连续飞行了111小时44分,航程9,900多公里。这是人类首次跨越大西洋的商业飞行。当它的设计者埃克纳博士和船员抵达纽约的时候,他们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并应邀访问白宫。月底,这艘飞艇又安全返回德国。

    在张海诺记忆中的那个世界,悲剧发生在1937年5月6日,一艘比“齐柏林伯爵”号更加庞大的“兴登堡”号飞艇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它的坠毁也标志着大型氢气飞艇的时代结束——很快,所有的飞艇都停止了商业飞行。“齐柏林伯爵”号飞艇从此就被默默地禁锢在巨大的飞艇库中,再也没有重上蓝天。1940年3月,在当时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的一纸命令下,“齐柏林伯爵”号被拆毁,构成其船身骨架的铝材被转用在军备生产上。

    张海诺心里唯一的侥幸随着这场无端的梦境而彻底被遗弃,虽然在历史上“齐柏林伯爵”号在营运期间一直平安无事,甚至还载着一群科学家飞往北极并完成了一次科学考察任务,但它毕竟是一艘充满氢气的飞艇,一点小小的意外就可能造成历史的改变。

    由于大西洋上目前还只有飞艇在进行跨洋的商业飞行,张海诺这次回巴西只好搭乘德国北方航运公司的快速邮轮,这花费了他整整14天时间!

    上一次陪同国社党头头们参加在柏林体育馆举行的群众集会,张海诺惹上了一点点小麻烦——雷德尔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件事,他很快将张海诺找了去,要求他今后尽量少参加那种带有政治性质的活动。即便要参加,也绝不要穿着海军制服招摇过市。

    这个小小的插曲并未影响张海诺和雷德尔的关系,月底,雷德尔从船舶建造工程局抽调了一批技术骨干加入张海诺的特别项目组,德国潜艇研究的重心正有针对性的从国内转向遥远的南美大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