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隔壁住着小鲜肉+番外 > 第126篇

第126篇(第1/1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手机访问:m..com

    两人走到楼下,宁朦的视线不自觉被墙上的墨宝吸引,青年又不知恬耻的靠过来,问:看什么呢,你看得懂吗?

    宁朦盯着眼前的字画,越看越不对劲,终于在陶可林笑出声的时候觉察了,面前是一幅甲骨文墨宝,她自然是一个字也不认识。

    我都不知道宁姐姐也研究甲骨文呢,平日里喜欢收藏哪些甲骨文呢?他一本正经的问。

    我怎么不研究,我还是罗振玉先生的关门弟子呢。宁朦股编乱造。

    嘿,那姐姐与我们家真是有缘!这甲骨文书法便是罗振玉先生的亲笔。陶可林笑着说。

    恩?宁朦转过头定眼一看,那落款处果真是国学大师罗振玉先生的印刻。

    看这些个没什么意思,来,我给你看一些特别的。

    陶可林拉着她走到里厅,这是一间八十多平的书房,一整面墙的书柜,当中挤满了书籍,他拉着宁朦走到最后一面墙前,上面独独挂了两幅画。

    这么大的一面墙,却只挂了这么两幅画,可见这房子的主人有多喜欢这画。只是两幅画都是工笔画,看起来没什么稀奇的。

    宁朦回头看了一眼陶可林,微带了询问的表情,他笑眯眯的脸上没有别的表情,也没有解释的打算。宁朦只好转回脸,凑过去看左边那幅。画上画的是一名身着藕色裙衫的女子在扑蝶,画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有些眼熟,再细看之下还能看出一些拙笔。

    宁朦回过头不解的看着他,他这才走过来,问:这个表情是几个意思?

    第59章

    就是这么电石火花之间,宁朦突然想起来这画上的女子是谁,原也不是什么出名的画,但是她以前做杂志版块的时候出过一期赏析红楼梦里薛宝钗的文章,当时找的配图就是这幅,场景什么的都很相似,只是图上的女子衣服的颜色换了,神情也画得更为美且生动,看得出画画的人很用心,别的地方或许有些少的败笔,但是脸部却画得格外小心。

    是薛宝钗?宁朦问他。

    他笑着点点头,然后手指着画的左下角,上面是用画笔画出来的一个印记,写着端端正正几个字:陶可林笔。

    宁朦有几分惊讶,因为这画不错,但是以陶可林的水平,是不会画出有瑕疵的画的。

    什么时候画的啊?

    十岁左右吧,那时候刚刚读红楼梦。

    果然是绘画天才。

    那看来你最喜欢的是薛宝钗了。

    这还用说。

    她那期文章也有写,男人们莫不喜欢薛宝钗,摘抄了周汝昌《红楼夺目红》中的《芳龄永继》:她为人处世,样样令人钦服,和平厚道,大方正派,关爱别人,体贴尊长,还加上学识过人,才貌兼美。综而计之,大观园中,难以伦比。

    旁边那幅是同年画的。陶可林说。

    宁朦的目光转向另外一幅,眉毛一挑。

    画中只有一张大chuáng,多的什么都没有,帷幕半掩,chuáng上的枕头横七竖八,被子被掀到一边,chuáng上两人衣衫不整,穷极狎昵。男子赤着上身,侧身对着女子,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把玩着女子披散的头发,女子搂着男子的腰,笑容明艳动人。

    真看不出来是一个十岁小孩画的,这画风对于仅十岁的陶可林来说,是不是太不纯洁了?这小孩从小就这么离经叛道吗?

    陶可林看宁朦看得出奇的认真,又忍不住打趣:看来这幅挺合你口味的嘛,盯着看那么久。

    宁朦看着男子齐眉勒着红抹带,颈间戴着美玉,心领神会问:这画的是贾宝玉和黛玉吧。

    才看出来?他反而惊讶。

    我是没想到你会两幅画都画《红楼梦》,也没想到你爷爷会一口气在墙上挂两幅同系列的画。

    这不是老爷子挂的,因为这幅画,我被爷爷大骂了一通,甚至不允许我再碰画笔。这两幅画,都是因为得了奶奶的赞誉才得以挂上的。

    亏得老太太这么开明。

    我虽然喜欢薛宝钗,但是更希望林黛玉能与贾宝玉在一起。他笑道。

    宁朦如遇知音,我也是,其实我也总有一种偏见,觉得贾宝玉配不上宝钗。

    陶可林笑眯眯的,那你觉得谁配得上?

    当然是像你这种了解她的,喜欢她的人。

    不,我现在了解的,喜欢的人是你。

    宁朦似笑非笑,似嗔非嗔地看了他一眼,油腔滑调。

    陶可林把她按到墙壁上,刚想做点什么,她的电话就响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