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影帝的诞生 > 第144章 《美国派》

第144章 《美国派》(第1/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href="18173782.html" target="_top" 上一章 ←  → 

    
    工业化的好莱坞制作电影实行的是“制片人中心制”,而这一权利的最大化体现,就是从一部电影从剧本到投资到到拍摄,再到剪辑到宣传到上映,导演只拥有部分选择参与权,真正拿主意的从来不是他们——那种被片商哭着求着拍片,或是自己就能拉到投资组建班底的导演除外。

    一般来说,电影从拍摄到上映,要经过多次剪辑,首先是素材剪辑,也就是在电影每日拍摄结束后,剪辑师要将当日拍摄的所有镜头处理一遍,然后是拍摄结束后,剪辑师再按照剧本将镜头一个个的按顺序整理出来,再然后是导演在剪辑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对镜头进行艺术加工,剪辑师粗剪出来的版本只是按照剧本线性叙事,导演剪辑的时候就不同了,他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打乱部分镜头的顺序,或者进行什么平行蒙太奇之类的处理。

    而在导演剪辑完后,还有最后一个步骤,那就是最终剪辑,最终剪辑可能只是对导演剪辑稍微修修剪剪,也可能是一刀砍掉好几十分钟的镜头,这一步结束后出来的成品,就是即将在电影院里上映的版本了。

    “亮灯权”和“最终剪辑权”是电影重要的两项权利,前者属于制片厂或更高层的联合影业,后者属于谁则没有固定分配,好莱坞只有少部分导演拥有影片的最终剪辑权,例如斯坦利·库布里克、詹姆斯·卡梅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等等,大多数时候最终剪辑权掌握在电影公司手里(没错多数制片人也不享有这一权利),个别时候电影公司会把这项权利赋予导演,甚至是演员——目前正在制作中的讲述传奇棒球手比利·卓彪人生故事的影片,最终剪辑权竟然在主演凯文·科斯特纳手里,科斯特纳在1990年因而声名大噪。

    威廉的亲身经历,十一月初将要在全球公映的,就是一个电影公司对导演剪辑版大动手脚后的成果,电影时长被足足砍去近一个小时,至于是环球的最终剪辑版好,还是导演马丁·布莱斯特的导演剪辑版更妙?得等到影片上映后才能见分晓了。

    亚蒙·高夫曼所说的“紧急情况”,其实就是一场关于剪辑的争论:

    差不多,制作周期也差不多,目前正是封镜在即,部分后期制作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电影预计的上映时间是明年初,情人节当天,或许。

    拥有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并且成立已经二十多年的米拉麦克斯和全球许多发行商、院线都拥有者良好的合作,虽然是刚刚杀青,想在年底前上映也完全来得及,而就不一定了,因为威尔洛特在电影制作行业完全就是一只青涩的雏鸟,没有足够的作品让片商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电影虽说迟早都能上映,但要在半年内就排个不错的档期,特别是电影成品还没制作出来的时候?那就有点困难了。

    好在肯尼迪&马歇尔独立制片公司在这一方面人脉不错——这也是明明可以独资,但威尔洛特却还是选择了一个合作伙伴的最大原因——凯瑟琳·肯尼迪能够找到环球作为电影的发行商,并将上映档期安排在半年后,不过条件是没有成品也得先出个预告片,凯瑟琳·肯尼迪需要一个非常棒的预告片去说服那些难缠的片商们。

    按照剧本,剧组的剪辑师剪出了一个非常好莱坞套路的预告片,但是就在剪辑师将作品送往公司的时候,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炸毛了。

    首先,之前只是一直在欧洲拍短片,还从未经历过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浸泡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没想到美国的导演权利是如此的低微,制片人要预告片去谈发行和上映竟然都不跟他这个导演打招呼,而是直接吩咐的剪辑师,而剪辑师剪好预告片居然也不告知他,搞得他好像是个只负责电影拍摄调度其他什么都插不了手的傀儡一样。

    其次,虽然不是诺兰喜欢拍摄的题材,但既是威尔洛特影业的处女作又是诺兰闯荡好莱坞后拿出的第一份答卷,他是想要,以及一定要做好这部电影的(顺便报答威廉对他的帮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影片诺兰有很多想法,但是这个预告片是什么鬼?用的胶片虽然一样但根本不像是他的作品好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强烈要求重新剪辑预告片,并且要亲自操刀,但却同时遭到了剪辑师和凯瑟琳·肯尼迪的双重反对,剪辑师声明他是按要求完成的工作,并且完成的很标准,不需要什么其他人推翻重来,而凯瑟琳·肯尼迪的话则更不客气,她说:“你以为片商为什么会想要买我们的电影?当然是因为威尔、娜塔莉、莱奥、凯特这群红透全球的明星,我们的预告只需要将他们美美的镜头多展示一点,再加上点情感纠葛的噱头,自然就能吸引到大把片商了,在我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